喝茶會不會導致鈣流失?
喝茶導致鈣流失?是最大的謬誤!第一次聽到喝茶會導致鈣流失進而出現骨質疏松癥的話語讓我著實震驚,茶葉流傳千年,聽說它解毒、它清熱化痰、它提神益思,以為它百利而無一害。有了這樣的說法,說明大部分人具備大膽假設的品質,那么我們也來小心求證一下。
認為喝茶導致鈣流失的幾種基本邏輯是這樣的:第一種是說,茶中富含鞣酸,容易與鈣結合,影響腸道的吸收和利用;第二種是說,茶葉中的咖啡堿,有明顯遏制鈣在消化道中的吸收和增加尿中鈣的排出作用。另外茶葉中含有較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有利尿作用,能促使尿鈣過度排泄,導致負鈣平衡,造成骨鈣流失。聽起來言之有物,不過我們來推敲一下。
茶葉中有鞣酸嗎?這又是一個流傳很久的謬誤。比如,“茶葉中鞣酸可與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發生反應, 變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 影響人體吸收。”“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 鞣酸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 使腸蠕動減慢, 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易造成便秘。”
鞣酸是鞣質的同義詞,最初定義了一個術語Tannin(音譯為單寧,意譯為鞣質)來表示植物水浸提物種能使生皮轉變為革的化學成分,它們能與皮蛋白質結合。后來通過研究認識到,植物浸提物種能產生鞣制作用的是一系列(分子量在500-3000)的多酚類化合物。因此按照傳統定義,鞣酸(鞣質)是指相對分子質量500-3000的植物多酚。而茶多酚的分子量在500以下,且屬于縮合鞣質范疇,縮合鞣質的特征是分子結構的苯核間彼此以共價鍵相結合, 故不能被酸、堿水解。所以鞣酸能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 而茶多酚與蛋白質并不產生沉淀反應。這就像是貓和老虎的差別,看起來很像,兇起來肯本不一樣。既然茶葉中并不含鞣酸,自然也談不上影響鈣離子的吸收了。
至于咖啡堿,茶葉中是真的有,而且很有趣的是茶葉中的幾種生物堿中,咖啡堿含量高于可可堿高于茶堿。以茶字命名的茶堿卻含量最少,更有趣的是茶葉中的咖啡堿含量占干物質的2%-5%,而咖啡中咖啡堿的含量為1%-2%。看到這里先別慌,雖然我們看到咖啡堿含量很高,可茶葉是經過我們的沖泡品飲才進入人體的,這就非常不同了。
咖啡堿,化學名稱1,3,7-三甲基黃嘌呤,易溶于熱水,化學性質較穩定,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含量變化不大,主要受品種影響。有研究表示,以93.5 ℃沖泡10 min時, 紅茶中約44.3 %的咖啡因溶解到茶湯中。以1g茶為例,若普洱熟茶中咖啡堿含量約為4%,含水率10%。
以93.5 ℃沖泡10 min時,浸出的咖啡堿為1g*90%*4%*44.3%≈0.0159g≈15.9mg。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規定,每日攝入400 mg的咖啡因不會危及成年人的安全,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喝25g茶以內,都是安全的咖啡堿攝入量。更何況,10min的悶泡方式實在太過簡單粗暴,如果用功夫茶的沖泡方式,咖啡堿的浸出率會下降。如此看來,敞開肚子喝茶,不用懼怕咖啡堿把你身體的鈣離子帶走啦。
骨密度是骨鈣代謝中量化骨量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骨量最有說服力的指標之一。我們還有一種更加直觀的方式來探索,普洱茶對于骨密度的影響,就是實驗。
實驗采用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體重隨機分為對照組, 普洱熟茶低、中、高劑量組,普洱生茶低、中、高劑量組和綠茶的低、中、高劑量組 (共10組) , 每組10只, 分別按每千克體重0.5、1.0、2.0g灌胃純凈水以及1g/mL的普洱茶茶湯和綠茶茶湯, 進行為期90d的灌胃試驗。試驗結束后對大鼠的骨鈣骨磷含量、股骨密度等指標進行測定。
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 高劑量普洱生茶、綠茶組及低、中劑量的普洱熟茶組骨鈣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各試驗組大鼠骨磷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普洱茶 (生茶和熟茶) 和綠茶各劑量組與對照組相比骨密度均無顯著性差異 (P>0.05) 。也就是說,長期飲用普洱茶不影響實驗大鼠從食物中獲取的鈣離子和磷離子量,低、中劑量的普洱熟茶還能適當增加骨鈣含量。不僅僅普洱生茶、熟茶,包括綠茶在內的各劑量組與對照組相比骨密度均無明顯差異。
如果說,我們對普洱茶中物質成分進行分析和推測,來反駁飲茶導致鈣流失一說的話,實驗則是扎扎實實地告訴我們,放心大膽的喝茶吧,我們的骨頭好著呢。
文章評論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